宋朝河东路行政区划

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宋朝河东路行政区划的相关内容:行政区划网站?东方血脉?版权所有河东路:太平兴国二年(977)置威胜军、平定军;四年(979)降太原府为并州;五年(980)置岢岚军、宁化军;六六年(981)省沁州;七年(982)置火山军;淳化四年(

行政区划网站?东方血脉?版权所有河 东 路:太平兴国二年(977)置威胜军、平定军;四年(979)降太原府为并州;五年(980)置岢岚军、宁化军;六 六年(981)省沁州;七年(982)置火山军; 淳化四年(993)置定羌军; 至道三年(997)定天下为15路,为河东路,治并州,以并州、潞州、晋州、绛州、泽州、代州、忻州、 汾州、辽州、宪州、岚州、石州、隰州、慈州、麟州、府州、丰州、威胜军、平定军、岢岚军、宁 化军、火山军、定羌军来属; 咸平二年(999)置静乐军;五年(1002)省静乐军; 景德元年(1004)定羌军更名保德军。 嘉佑四年(1059)升并州为太原府;七年(1062)置丰州; 熙宁三年(1070)省宪州;五年(1072)省慈州;十年(1077)仍置宪州; 元佑元年(1086)仍置慈州; 元符二年(1099)置晋宁军; 崇宁三年(1104)升潞州为隆德府; 政和六年(1116)升晋州为平阳府。
太原府:大都督府,太原郡,河东节度。太平兴国四年(979)归宋,降为并州、"紧州"、"军事州",徙治榆次县, 同年称新并州;七年(982)徙治唐明监,嘉佑四年(1059)仍升为太原府,升州格为河东节度,元丰年间升 为"次府",大观元年(1107)升为"大都督府"。 阳曲县:次赤,倚。太平兴国七年(982)徙治唐明监。有百井、阳兴二寨。 太谷县:次畿。 榆次县:次畿。 寿阳县:次畿。 盂 县:次畿。 交城县:次畿。太平兴国四年(979)改属大通监,宝元二年(1039)仍属并州。 文水县:次畿。 祁 县:次畿。初属隆州,太平兴国四年(979)来属并州。 清源县:次畿。 平晋县:中。初为晋阳县、"倚郭";建隆四年(963)改属平晋军为"倚郭",太平兴国四年(979)废,另于新城置 平晋县,来属并州;熙宁三年(1070)省入阳曲县,政和五年(1115)仍置平晋县。 太原县:初为"倚郭"。太平兴国四年(979)省入榆次县。 大通监:太平兴国四年(979)于交城县置大通监,负责铁冶。 永利监:咸平四年(1001)于平晋县置永利监,负责制土盐。隆德府:大都督府,上党郡,昭德军节度。初为昭义军节度,太平兴国元年(976)更州格名为昭德军节度,建中靖 国元年(1101)更州格名为威胜军节度,崇宁三年(1104)升为隆德府,仍更州格名为昭德军节度。 上党县:望,倚。 襄垣县:上。 屯留县:上。 潞城县:上。 壶关县:中。 长子县:中。 涉 县:中。 黎城县:中。天圣三年(1025)自刈陵故城徙治白马驿,熙宁五年(1072)省入潞城县,元佑元年(1086)仍置黎城县。平阳府:望,平阳郡,建雄军节度。初为晋州,政和六年(1116)升为平阳府。 临汾县:望,倚。 洪洞县:紧。 襄陵县:紧。有雕掌、豹尾二寨。 神山县:上。有韩买、安国、史壁、叠头四堡。 赵城县[庆祚军]①:上。熙宁五年(1072)省入洪洞县为赵城镇,元丰三年(1080)仍置赵城县。 汾西县:中。有厚裔、青岸、石桥、青山、边柏五寨。 霍邑县:中。 冀氏县:中。有府城、永兴二寨;有陶川、白练、当谷、横岭四堡。 岳阳县:中下。 和川县:中下。初属沁州,太平兴国六年(981)来属晋州;熙宁五年(1072)省入冀氏县为和川镇,元佑元年(1086) 仍置和川县。 ――――有炼矾、矾山二务,庆历元年(1041)置,负责炼绿矾。绛 州:雄,绛郡,防御。 正平县:望,倚。 曲沃县:望。 太平县:望。 翼城县:上。 稷山县:中。 绛 县:中。有中山、花崖、华山三寨。 垣曲县:下。有铜钱监,负责铸铜钱。 乡宁县:属慈州,熙宁五年(1072)省入太平、稷山、晋州襄陵三县。 铜钱监:泽 州:上,高平郡,军事。 晋城县:紧,倚。有雄定关,初为天井关,靖康元年(1126)更名。 高平县:上。 阳城县:上。 端氏县:中。 陵川县:中。 沁水县:中下。代 州:上,雁门郡,防御。初为"都督府",乾德元年(963)降为"上州"。 雁门县:中下,倚。有西陉、胡谷、雁门三寨。 崞 县:中下。有楼板、阳武、石峡、土四寨。 五县:中下。 繁县:下。有繁、茹越、大石、义兴冶、宝兴军、瓶形、梅回、麻谷八寨。忻 州:下,定襄郡,团练。 秀容县:紧,倚。 定襄县:中下。熙宁五年(1072)省入秀容县,元佑元年(1086)仍置定襄县。汾 州:望,西河郡,军事。 西河县:望,倚。有永利西监,负责制土盐。 平遥县:望。 介休县:上。 灵石县:中。有阳凉北、阳凉南二关。 孝义县:上。太平兴国元年(976)更名为中阳县,后仍更名为孝义县;熙宁五年(1072)省入介休县为孝义镇,元 佑元年(1086)仍置孝义县。辽 州:下,平乐郡,军事。熙宁七年(1074)省入平定军、威胜军,元丰八年(1085)仍置辽州。 辽山县:下,倚。熙宁七年(1074)改属平定军,元丰八年(1085)仍属辽州。有黄泽寨。 和顺县:下。熙宁七年(1074)省入辽山县为和顺镇,元佑元年(1086)仍置和顺县。 榆社县:中下。熙宁七年(1074)省入威胜军武乡县为榆社镇,元丰八年(1085)县境改属辽山县,元佑元年(1086) 仍置榆社县。 平城县:中。熙宁七年(1074)省入辽山县为平城镇,元佑元年(1086)仍置平城县。宪 州:中,汾源郡,军事。开宝九年(976)归宋,初治楼烦县,咸平五年(1002)徙治静乐县;熙宁三年(1070)省 入岚州,十年(1077)仍置宪州;政和三年(1113)定郡名为汾源郡。 静乐县:中,倚。初属岚州,咸平二年(999)为静乐军"倚郭",咸平五年(1002)来属宪州,熙宁三年(1070)改属 岚州,十年(1077)仍属宪州。 天池县:咸平五年(1002)省入静乐县。
慈 州:下,文城郡,团练。熙宁五年(1072)省入隰州、绛州、晋州,置吉乡军属隰州,元佑元年(1086)仍升为慈 吉乡县:中,倚。熙宁五年(1072)改属隰州,以知县兼吉乡军使,元佑元年(1086)仍属慈州。 文城县:熙宁五年(1072)省入吉乡县为文城镇。威胜军:同下州。太平兴国二年(977)于潞州铜县乱柳石围中置威胜军。 铜县:中,倚。初属潞州,太平兴国二年(977)来属威胜军。 武乡县:上。初属潞州,太平兴国二年(977)来属威胜军。 沁源县:中下。初属沁州为"倚郭",太平兴国六年(981)来属威胜军。 绵上县:中下。初属沁州,太平兴国六年(981)改属并州大通监,宝元二年(1039)来属威胜军,庆历六年(1046)徙 治大觉寺。平定军:同下州。太平兴国二年(977)于镇州广阳寨置平定军,四年(979)徙治平定县。 平定县:中,倚。初为广阳县,属太原府;国初析广阳寨属镇州;太平兴国四年(979)更名为平定县,来属平定军。 有承天军、百井二寨;有故井陉关。 乐平县:中。初属太原府,太平兴国四年(979)来属平定军。有静阳寨。岢岚军:同下州。太平兴国五年(980)于岚州岚谷县置岢岚军。 岚谷县:下,倚。初属岚州,太平兴国五年(980)来属岢岚军;熙宁三年(1070)省,元丰六年(1083)仍置岚谷县。 有永和、洪谷等六寨。宁化军:同下州。初为固军,太平兴国四年(979)降为宁化县,五年(980)于岚州宁化县置宁化军。 宁化县:??,倚。太平兴国四年(979)于固军之南置宁化县,属岚州;五年(980)来属宁化军,熙宁三年(1072)省, 元佑元年(1086)复置宁化县,崇宁三年(1104)仍省为宁化镇。有西阳、脑子、细腰、窟谷四寨。火山军:同下州。太平兴国七年(982)于岚州雄勇镇置火山军。 火山县:倚。治平四年(1067)置火山县为"倚郭",熙宁四年(1071)省。 ――――有雄勇、偏头、董家、横谷、桔槔、护水六寨;有下镇寨,庆历元年(1041)置; 有偏头寨,嘉佑六年(1061)废;有桔槔寨,熙宁元年(1068)废。保德军:同下州,无倚郭县。淳化四年(993)析岚州地置定羌军,景德元年(1004)更名为保德军。 ――――有大堡、沙谷二津。晋宁军:同下州,无倚郭县。初为葭芦寨,元丰五年(1082)归宋,属石州临泉县,元佑四年(1089)入,绍圣四 年(1097)复归宋,元符二年(1099)于石州临泉县葭芦寨置晋宁军。 定胡县:中。初属石州,大观三年(1109)来属晋宁军。有定胡、天浑津二寨;有吴堡寨,元丰四年(1081)归宋。 临泉县:中下。初属石州,元符二年(1099)来属晋宁军。有胡寨。 ――――有神泉寨,元符元年(1098)置于榆木川;有乌龙寨,元符二年(1099)置; 有通秦、宁河、弥川三寨,元符二年(1099)分别置于升岭、窟薛 岭、弥勒川。 ――――有靖川堡;有三交堡,元符元年(1098)置于三交川岭; 有通秦、宁河、弥川三堡,元符二年(1099)分别置于精移堡、哥崖岭、小红崖。
沁 州:中下,阳城郡,????。治沁源县,辖沁源县、绵上县;太平兴国六年(981)省入威胜军、并州大通监。隆 州:治祁县东三十里,辖祁县,太平兴国四年(979)废。静乐军:治静乐县,辖静乐县;咸平二年(999)于岚州静乐县置静乐军,五年(1002)省入宪州。平晋军②:治晋阳县,辖晋阳县;建隆四年(963)于太原府晋阳县置平晋军,太平兴国四年(979)废。以上军事属河东路。
麟 州:下,新秦郡,镇西军节度。乾德初年徙治吴儿堡,五年(967)升州格为建宁军节度,端拱元年(988)更州格 名为镇西军节度。建炎三年(1129)入金。 新秦县:上,倚。有神堂、静羌二寨;有惠宁、镇川二堡。 银城县:中。政和四年(1114)省入新秦县。北有神木寨,有银城、建宁二寨;有肃定、神木、通津、阑干四堡。 连谷县:下。政和四年(1114)省入新秦县。有横阳堡。 ――――有大和寨,元符二年(1099)置于大和谷。 ――――有大和堡,元符二年(1099)置于城麻乜娘。府 州:中,荣河郡,靖康军节度。初为永安军节度,崇宁元年(1102)更州格名为靖康军节度,政和五年(1115)定 郡名为荣河郡。建炎三年(1129)入金。 府谷县:下,倚。北有安丰、宁府、百胜三寨;有河滨、斥堠、靖化、西安四堡。 ――――有震威城,宣和六年(1124)置震威堡于铁炉骨堆,靖康元年(1126)入西夏。 ――――有宁边寨,元符二年(1099)置于端正平。 ――――有宁川堡,元符元年(1098)置;有宁疆堡,宣和六年(1124)置于独移庄岭。丰 州:下,宁丰郡,军事,无倚郭县。庆历元年(1041)入西夏;嘉佑七年(1062)于府州罗泊川掌地另置丰州,政 和五年(1115)定郡名为宁丰郡。建炎三年(1129)入金。 ――――有永旱魃之十万火急安、保宁二寨,嘉佑七年(1062)置。以上军事属麟府路。
岚州/宜芳县:今岚县岚城镇; 武乡县:今武乡县故城镇; 阳曲县(旧治):今阳曲县东黄水镇故县村;黎城县(旧治):今黎城县李庄乡古县村; 垣曲县:今垣曲县古城镇古城村;平晋县/永利监:今太原市小店区西温庄乡南畔村与黄陵街道办事处北畔村之间;清源县:今清徐县; 襄陵县:今襄汾县襄陵镇; 麟州/新秦县:今神木县杨家城村;神山县:今浮山县; 赵城县:今洪洞县赵城镇; 潞州/隆德府/上党县:今长治市;霍邑县;今霍州市; 冀氏县:今安泽县冀氏镇; 临泉县:今临县白文镇故县村;岳阳县:今古县; 和川县:今安泽县和川镇; 定胡县:今柳林县孟门镇孟门村;太平县:今襄汾县汾城镇; 崞 县:今原平市崞阳镇; 端氏县:今沁水县端氏镇端氏村;楼烦县:今娄烦县; 汾州/西河县:今汾阳市; 平城县:今和顺县横岭镇仪城村;合河县:今兴县; 辽州/辽山县:今左权县; 方山县:今方山县圪洞镇古贤村[待考];平夷县:今中阳县; 慈州/吉乡县:今吉县; 温泉县:今交口县温泉乡温泉村;晋宁军:今佳县; 威胜军/铜县:今沁县; 宁化军/宁化县:今宁武县宁化乡宁化村;乐平县:今昔阳县; 绛州/正平县:今新绛县; 火山军/火山县:今河曲县旧县乡旧县村;丰 州:今府谷县西北; 绵上县(旧治):今沁源县北; 绵上县(庆历徙治):今沁源县绵上镇;天池县:今娄烦县天池店乡; 玄池县: 太原县:今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古城营村;文城县:今吉县文城镇; 隆 州:今祁县东观镇; 银城县:
注①:政和三年(1113)于赵城县置庆祚军,属河东路还是属晋州(平阳府)待考,暂列为县级军。注②:平晋军:一说乾德初年置于乐平县,寻废。

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宋朝河东路行政区划相关内容,如果对您有帮助,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^_^